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衡器科协举办2024浦东新区科协支持继续教育项目系列讲座---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中国优势和衡器产业的发展---衡器技术
发布时间:
2024-09-24 11:17
分类:
新闻资讯
访问量:
0
2024年9月3日—9月6日,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衡器科协举办了2024年浦东新区科协支持继续教育项目“物联网时代衡器转型升级”系列讲座的第二讲,
主题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中国优势和衡器产业的发展---各类衡器技术及数字化远程测量的展望。
本次讲座为期4天,荣幸邀请到了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三位专家:
1. 王健博士,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声所副所长,国际质量及其相关量咨询委员会质量工作组(CCM WGD-kg)委员,
亚太计量规划组织质量及其相关量技术委员会(APMP TCM)委员,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CS)法制计量专家,
全国质量密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十四五“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通信评议专家,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评审专家。
2. 钟瑞麟博士,副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声所质量室副主任,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自动分检衡器、动态汽车衡等技术委员会中国委员,
OIML法制计量专家,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负责衡器的OIML及国内型式评价工作。
3. 胡满红博士,副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声所。
担任APLMF亚洲计量发展论坛培训教师和OIML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培训教师以及中国计量科学院发证机构型式评价专家。
长期从事质量及相关量计量技术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在内11项科研课题。
本次讲座中将分享“非自动衡器、自动衡器的相关技术和数字化远程测量的展望”。
第一天的课程,
胡博士为我们深入讲解了“计量及国际单位制简介、质量计量---千克的由来、现代质量测量技术、现代衡器测量技术”。
胡博士从计量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现代衡器技术的核心内容。
其中对非自动衡器的常见形式、技术原理、误差计算、型评要求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结合OIML R76和JJF1834-2020的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这些内容为后续自动衡器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天的课程由钟博士主讲,
他详细解读了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和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的定义、各种计量信息、技术参数、基本关系以及试验要求,
并结合OIML R50、OIML R61的国际建议,对这些自动衡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使学员们对自动衡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第三天的课程,王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质量新定义以及数字化远程质量计量的深入分享。
他以古埃及《亡灵书》中用一杆秤来称量心脏与真理的羽毛的平衡性来判断亡灵语言的真实性,
从而判定亡灵是否可通往永生之旅的故事说起,生动地展示了质量计量的悠久历史。
王博士提到,我国从秦始皇时期统一了度量衡,衡代表衡器,也是皇权的象征、法制的象征。
王博士介绍了千克原器的历史和重要性,指出10-30kg—1040kg是目前为止人类能探知的质量极限范围。
他讲述了1889年至1989年100年之间,各国千克原器进行3次量值传递时发现了有不明原因的50μg的变化。
为了保证质量源头的稳定性,经各国计量专家讨论后于2019年5月20日将普朗克自然常数(数值永久不变的)
作为质量新定义的源头来重新定义“千克”,从而将存在历史百年以上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
新定义后的量值传递方面没有影响,主要影响在普朗克常数到各国主标准器的传递方法上的变化,对于量值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王博士强调,质量新定义后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值得计量行业深入思考。
王博士还对质量数字化的定义和开展基础作了介绍,数字传感器、网络化是基础,
以及结合国际大趋势和国内产业形势,对计量在数字化中的机遇、计量提高数字数据质量等方面作了展望。
随后王博士举例了数字化远程校准和远程监测的例子,中国计量院正在开发OIML-CS远程实验室,以便为衡器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数字化计量服务。
最后,王博士对校准衡器的基础计量器具---砝码,结合JJG99-2022砝码规程进行了讲解,
其中用到的一些测量方法为我们设计人员开阔思路、转换质量点、众多测量未知量的求解方法等很有借鉴意义。
第四天上午的课程,胡博士讲解了自动分检衡器的定义、等级分类、适用场合、计量特性的型评测试方法等内容,
为我们生产自动分选衡器的单位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思路。
下午,王博士则深入讲解了非自动衡器校准的背景、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方法等相关知识,
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衡器校准领域的理解。
连续四天的“衡器技术相关知识及数字化远程测量的展望”的培训匆匆地结束了。
这次学习几乎涵盖了我们公司的全部衡器产品,从基础的非自动衡器(对应于我们公司的电子计重秤、电子台秤、电子汽车衡),
到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对应我们公司的电子皮带秤)、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对应于我们公司的智能组合秤),
再到自动分检衡器(对应我们公司的分选秤),并且全部由国内衡器界最权威的中国计量院的国际OIML法制计量专家进行授课,
他们的讲解不仅专业理论扎实,而且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通过图文并茂讲解和实践干货的分享,学员们都表示收获满满,
对各类衡器的称重原理、准确度等级评定方法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许多之前模糊的概念也得到了答案。
这对我们科技人员设计开发衡器新产品、测试验证新产品提供了很大的支撑。
为了巩固这次的学习成果,公司技术部领导已要求各位科技人员加强自学,并适时进行考核评估,
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工作中,为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精进自我。
相关新闻